11月土地市场边际改善 百城住宅用地出让金同比增长
今年以来土地市场延续低温运行态势,但自10月份以来多地楼市成交迅速回暖,土拍市场也开始升温。
据中指研究院数据,今年前11月,全国300城共推出住宅用地规划建筑面积40612.7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1.38%;成交规划建筑面积25314.0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7.41%。TOP100企业拿地总额7431.8亿元,同比下降31.5%,相较前10月降幅收窄7.1个百分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9月底以来,随着系列楼市优化政策出台,多地楼市活跃度保持较高水平。11月,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地土拍频现总价或楼面价新“地王”。此外,北京、上海、福州成为11月份住宅用地出让金最高的三个城市,土地出让金分别为305.2亿元、304.68亿元和153.91亿元。
在12月2日下午举行的“中指市场形势及企业研究成果分享会”上,中指研究院研究副总监徐跃进指出,今年前11月,全国300城住宅用地成交面积和出让金同比均下降约三成,但降幅较前10月有所收窄。尤其是11月份,全国300城住宅用地土地出让金同比增长23.4%,土地市场出现边际改善,北京、上海、杭州等核心城市多宗地块竞拍热度较高。
据中指研究院数据,今年前11月,全国300城住宅用地土地出让金同比增长23.4%,土地市场出现边际改善,各线城市土地出让金和溢价率均有所上行。
记者注意到,宅地流拍率也进一步下降。今年前11月,全国300城住宅用地共流拍626宗,流拍率为15.39%,较去年同期下降1.87个百分点;11月单月共流拍地块21宗,流拍率为2.83%,较10月下降12.4个百分点。
11月份,住宅用地出让金额最高的三个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和福州,分别为305.2亿元、304.68亿元和153.91亿元。累计来看,今年前11月,北京、上海和杭州的住宅土地出让金额分别为1422.48亿元、1198.28亿元和997.43亿元,排在前三位。
从城市群土地出让金额来看,长三角城市群TOP10企业合计拿地1609.6亿元,稳居首位;京津冀TOP10企业拿地金额1072亿元,位列第二;粤港澳和中西部TOP10企业拿地金额分别为588亿元和452亿元。
对于土地市场的发展趋势,孟新增表示:“短期来看,房企仍保持投资聚焦、精准投资战略,热点城市优质地块热度尚在,同时在销售端逐渐企稳下,核心城市土拍或继续温和修复。对于多数城市而言,9月底增量政策带动作用尚未传导至土拍端,房企拿地信心仍偏弱,土拍分化现象仍将延续。”
值得注意的是,11月《自然资源部关于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收回收购存量闲置土地的通知》(自然资发〔2024〕242号)下发,明确了收购目的、收购标的物范围、收购价格要求等多个方面。“242号文落地也标志着专项债用于土地储备的正式重启,解决了收购存量闲置土地的资金‘卡点’问题,有助于提升地方政府收购存量土地的积极性。这项政策若能加快落实,有望取得‘一举多得’的政策效应,盘活存量土地或是促进2025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新开工企稳的关键。”
中指研究院指出:“土地收回后能够产生增量价值、实现资金平衡的存量闲置土地,或是地方政府当下着力收购的重点。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梳理清楚什么类型的土地可以产生增量价值、如何落地增量方案等问题是破局的关键。”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