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供求缩量,房企“量入为出、以销定投”拿地
上半年,全国土地供应规划建筑面积为15089万平方米,同比下跌40.7%;成交规划建筑面积11511.1万平方米,同比下跌36.8%;成交楼面价为4893元/平方米,同比下跌17.1%。
上半年,全国重点22城中有20城发布了2024年供地计划,土地供应规模整体同比下降约10%。其中,一线城市供应缩减最多,达到60%,但在楼面均价上升12.5%的情况下,土地出让金下降幅度减少到了37%;二线城市的土地供应面积、成交面积、土地出让金同比下降均超四成;三线城市的楼面均价降幅最大,达到15.3%,叠加成交面积缩减,土地出让金规模同比下降了44.3%。
从区域来看,上半年,长三角TOP10房企拿地金额776亿元,继续领跑四大城市群,京津冀TOP10企业拿地金额749亿元,位列第二,中西部和大湾区TOP10企业拿地金额分别为326亿元和264亿元。
具体到城市,上半年,上海、杭州、北京、成都、宁波、长沙等地的优质地块热度较高,多宗地块触顶或溢价率在30%以上。今年一季度,22城各月土地成交溢价率均在8.5%以上;二季度起,城市之间土拍分化加剧,成交溢价率持续下行,仅上海、杭州、成都等地部分地块尚能拍出高溢价。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仅三成销售百强房企在拿地,部分头部央国企投资拿地的步伐也大幅放缓。
上半年,百强企业拿地总金额3801亿元,同比下降35.8%。其中,权益拿地金额超过200亿元的房企,只有建发房产和中建壹品,这两家均为央国企;权益拿地金额超过100亿元的房企有10家,绝大多数也是央国企。
从新增货值榜来看,上半年,全口径新增货值超过500亿元的房企,仅有建发房产,新增货值超过200亿元的房企有10家。建发房产、华润置地和中建壹品分别以513亿元、374亿元和410亿元的金额,位列新增货值榜前三。TOP10房企权益新增货值总额3229亿元,占TOP100企业总额(8896亿元)的36%。
同时,百强房企拿地销售比继续走低。上半年,“销售百强房企”拿地销售比降至0.14,环比减少0.01;TOP10房企拿地销售比为0.15,各梯队拿地销售比均在低位徘徊。
特别是头部房企,今年以来拿地金额下滑幅度与销售业绩排名形成强烈反差。其中,保利发展拿地金额同比下降70%,中海地产下降73%,万科下降94%。相较而言,建发房产、龙湖集团、绿城中国和滨江集团等房企,拿地则表现相对积极,拿地销售比也保持在行业平均水平之上。
今年上半年,国央企权益拿地金额占比40%,较2023年持平;地方城投权益拿地金额占比由上年的44%,降至42%;民营房企权益拿地金额占比最小,为18%。受制于土地供应缩减和资金承压,“量入为出,以销定投”成为当下多数房企投资拿地的策略。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