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某超低能耗住宅整改,难在哪儿?

上海某超低能耗住宅整改,难在哪儿?
胡 子 长

之前我对上海首个超低能耗住宅(世纪古美)延期交付作了简单评论,

本来只是想为节能路线正名,同时摸清前车之鉴,引以为戒。

没想到引起不少圈内外读者注意,其中不乏真实古美小业主。

感同身受于他们的无助焦虑,这篇我就从技术专业角度,分析后续整改工作和按约定时间交付的难易度。

希望消除一些未知的恐惧,多少也让大家宽点心。

公开信息显示,此项目能耗验收不通过,唯一原因是窗户遮阳系数(SC)不达标。

其他不表,对症下药之法,就是换窗。

但整窗(玻璃+窗框)固定是湿作业,拆除起来不免大动干戈,墙面必定会有破损,引起额外修补工程。

动静最小的办法,是窗框不动,只换未达标玻璃。

拆卸用于固定玻璃的压条卡扣,玻璃即可快速替换。

(玻璃拆卸替换工法示意,非本项目)从拆卸安装工程量来说,自然无需六个月。

难点在于寻找并生产满足要求的玻璃。

从公开的设计文件可以看到,整窗传热系数要不大于1.6/1.8 (凸窗/平窗),玻璃遮阳系数不小于0.6。

光看数值,这个要求的难度,大家可能没概念。

我在国家官方两个产品库,几乎没有找到同时满足要求的产品。

虽然只有铝合金和PVC型材框的产品数据,但也具有一定代表性。

传热系数降低的要求相对容易满足,但同时又要具备较高的遮阳系数就很难。

原因在于,传热系数和遮阳系数有一定的正相关性,降低传热系数的同时(用多层玻璃、镀膜等方式),遮阳系数往往也会一并下降。

既要传热小,又要遮阳系数高,这就极为考验材料工艺了。

中国建筑门窗节能性能标识数据库中国塑料门窗型材节能数据库当然,这两个数据库可能更新都不够及时,而且呈现的是整窗(含窗框)的性能,综合影响会让遮阳系数看起来更低一些。

抛开窗框的影响,只讨论玻璃本身,它传热系数就要不大于1.1/1.3(为窗框性能不足 留有余地)。

在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 WINDOW7.7数据库中,同时满足这个遮阳(0.6)和传热系数(1.1/1.3)的三玻两腔玻璃产品也是屈指可数。

可能有人会问,需要为窗框预留这么多的性能冗余吗?窗框传热系数优化到跟玻璃差不多绝热行不行?

当然是可以的。市面上在窗框里填充聚氨酯保温(PU)或者玻纤聚氨酯的产品(比如普瑞尔、温格润、集韧等等),就能做到极低的窗框传热。窗框性能足够好,就不需要把玻璃的传热系数压得这么低,自然而然的,遮阳系数也就高了。

然而,据悉项目用的是某日系铝合金窗框,以金属为主,虽然有断桥保温,但传热系数还是很难做到像德系被动窗那样极致,只能在玻璃上下功夫,多增一层Low-E膜,导致遮阳系数偏低。

既然不换窗框只换玻璃,未来大概率是在镀膜的成分、层数和涂布位置上做调整。

玻璃换型难度不低,但我相信这家供应商可以完成整改要求。

它家品牌定位高端设计,主打日系美学、安全稳定,价格不菲(零售约3000元/m2朝上),妥妥的豪宅配置。开发商为了外观效果,是下了血本的,实景照片也确实不错。

只可惜热工性能并不是日系产品的传统核心卖点,虽然全国绝大多数项目都可以胜任,但上海这个标准过于极致标杆,再加可能的侥幸心理,导致遭遇”沪铁卢”。

幸好它有整条产业链相关全部材料、工艺、产品等制备生产的完整能力和设备,以此快速生产符合整改要求的玻璃产品,应当不会太难。

第一个项目是全行业的风向标:

既然有硬伤,若审查放水则有失公允无法立威;但尺度过紧又容易项目难产,未来上海无人敢碰超低能耗住宅。

所以我猜,公开遮阳系数这个问题应当是经过审慎评估的 —— 整改有不小的代价,但难度可控,不至无法收场。

综上,技术面表示乐观。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