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智能制造玻璃深加工行业有了国产“大脑”
从自动化到智能化,软件系统是核"芯",也是各项设备能够智慧运行的“大脑"。它促使人、机、 物、业务等要素的互联互通,是实现智能制造的起 点。也就是说,没有工业软件为基础,智能制造和 工业互联网便无从谈起。
在玻璃深加工领域,已有先行者为此投入巨 大人力物力进行研发、设计相应软件产品。在日前千上海举行的第31 届中国国际玻璃工业技术展览会(以下简称中国玻璃展 )上, 银锐集团推出三达( Sanda ) 软件,这一专为玻璃深加工企业最身定 制的软件产品,因其专业性而备受瞩目。
“软件引领硬件,是必然趋势。“ 银锐集团輩事长朱晓玲表示。
紧密结合玻璃深加工智能制造转型,根据行业发展需求, 银锐集团实现了软硬件系统一家集成。在业内人士看来,银锐集团作为总包提供商,在加速自身转型的同时,也为推动玻璃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行业领先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尤疑是玻璃行业智能化变革的引领者和赋能者 。
图 1 展会现场
三达软件能做什么
尺寸繁杂、补片追踪困难、半成品堆积,这些都令玻璃深加工企业尤其是建筑玻璃加工企业负责人感到头疼。一些玻璃深加工企业引进国外的智能化玻璃深加工系统,经过近 10 年的运行,为玻璃深加工企业提供了可靠的实践经验和教训。但尤论是设备还是软件,其高昂的价格只有少数企业能承担得起。
此次中国玻璃展上,银锐集团展位上空悬挂的”Sanda” LOGO 笼罩全场。一些专业观众惊叹其 展位面积, 也有人对”Sanda” 与银锐集团的关系充满好奇。
朱晓玲向《中国建材报》记者介绍, 三达软件由安徽三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达科技) 设计开发。作为银锐集团子公 司, 三达科技是一家专注企业信息化和智能化系统研发的科技型企业 。其软件产品涵盖了ERP 、MES 、优化软件、原片仓储系统、激光打码系统、切割系统、自动祔片系统、理片系统、钢化排版系统、中空配对系统等多款智能化软件, 能够全方位为玻璃深加工企业服务。
基于银锐集团大量客户群的服务积累、数百个解决方案的沟通实施,三达科技深挖玻璃深加工的工艺和细节,能够实现工艺方案的处理, 熟悉设备的工况性能,更加能够了韶玻璃深加工企业面临的挑战, 最近两年来为玻璃深加工行业解决了不少关键难题。
通过三达科技软件的ERP供应链和CRM 管理, 玻璃深加工企业可以方便整合供应商、外协商、客户资源, 轻松配置和管理。灵活的 ERP 配置管理, 可定制化企业的管理流程 ,并可通过智能手机或PC 端随时随地实时查看生产状态,及时接收来自千异
地工厂的预警。
无论订单是门窗散单、工程订单、光伏整单, 还是异形杂单,尤论产线是连线还是离散,三达科技都能够为玻璃深加工企业提供整套解决方案,以较好的成本收益比解决玻璃深加工瓶颈。
从自动化到智能化,对软件人才的要求非常 高,银锐集团是为数极少的拥有软件开发团队的玻璃机械制造企业。据了解,银锐集团软件团队有 60 多位软件、电气工程师, 核心开发人员均是10 年至
15 年以上开发经验的软件设计师和系统架构师, 是他们潜心打造了精品管理软件和控制系统。
玻璃行业智能制造领航者
安徽蚌埠玻璃工业发达,享有"玻璃之城“美誉。这里玻璃企业众多, 配套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也不少。2005年6 月,安徽银锐玻璃机械有限公 司成立,后于2015年 11 月更名为安徽银锐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如今,该公 司已发展成玻璃行业知名企业集团。
一直以来,切割机是银锐公司的明星产品。截 至目前,银锐切割线已有1.6万余家客户在使用,安东尼切割线已投放市场496 台/套,安东尼原片仓储案例近80 余套, 售前、售中、售服,软硬件团队一应俱全。
从2016年开始,银锐集团进入了跨越式发展阶段, 从单机设备向智能化连线方案提供商迈进。公司定位已不仅是玻璃切割方案解决专家,更多地向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生产线发展。
2018 年4 月, 银锐集团成功推出围绕切割机前后段的原片仓储、激光打码、自动所片系列产品, 填补了玻璃深加工切割系统集成前后段的整线定制化服务空白。
创新,永不止步。银锐集团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极快的速度在行业内异军突起。从单一设备到整线定制化服务 ,再 到三达软件产品的 面世,朱 晓玲一直在不断挑战自我,也 在不断引领行业发展。
“我们要做玻璃行业智能制造的领航者 。” 在朱晓玲看来,玻璃加工设备经过多年的发展,从 手工化到机械化再到自动化,如今已经进入智能化阶
段。所谓智能化,就是给生产设备安装 ”大脑” 和“眼睛",智能运行。而这个“大脑” 和“眼睛” 就是软件。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在展会上亮相之前,银锐集团其实已经成功签下若干软件产品销售大单,如肇庆南玻节能玻璃有限公司、定西中庆玄和玻璃科技有限公司、新豪轩科技(新兴)有限公司等。
南玻集团作为玻璃行业的领航者,拥有浮法玻璃、工程玻璃、光伏玻璃、电子玻璃等多个板块。其广东肇庆生产基地对建筑玻璃深加工生产线的智能化及产品质量的高要求、高难度、高水准坚持行业领先标准。
银锐集团为其提供的 解决方案是以 MES贯穿
全线硬件,打通切、磨、钢、中、锁膜的智连瓶颈, 大幅减少用工数量,并运用AI 技术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获取最佳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智慧工厂的柔性化管理。
“智能制造在风口上,玻璃机械设备企业要走的路还很长。改变行业智能化状 况, 我们是其中一个。这是非常大的挑战。” 2019 年6 月, 三达软件产品仍在研发阶段时,朱晓玲就已预料到了前方要走的路有多难,但她没有退缩。
"敢想”“有敏锐的战略眼光”,是很多人对朱晓玲的评价。银锐集团也因此逐渐成为同行跟随、模仿的对象。
行业里很多人会说起这样一个故事: 蚌埠一家生产玻璃切割设备的同行花100万元请了一家咨询公司出谋划策,对方送他4个字:" 跟随策略” 即跟随、模仿银锐集团的策略。
此次展会上,有一家软件企业工作人员向《中国建材报》记者坦言,银锐集团是他们必须深入研究的企业。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在玻璃深加工领
域,银锐集团的核心理念“我们是一家负责任的企业”也 渗入到软硬件集成等方面 。朱晓玲带领下的银锐集团已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力晕, 正在改变玻璃行业智能制造的历史和未来。
(《中国建材报》特别报道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