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前三季度中国纤维 复合材料行业经济运行

 

进入2017 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行业上下游相关产业转型调整,纤维复合材料行业在努力调控行业产能增速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行业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不断提升工艺技术和装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拓展制品新的应用市场。行业整体发展,继续保持良好势头。

一、前三季度行业主要问题及整体运行情况

前三季度,纤维复合材料行业发展面临较大的挑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 2017 年以来,国家环保及安监等规范管理措施落地有声,深刻触动行业竞争格局。玻璃纤维行业由于较早实施行业准入制度,对于此次规范监督管理影响较小,但复合材料制品行业由于小企业比重大、企业环保投入少、“三废”处理技术不成熟等,受此次规范监督管理影响较大,很多企业被迫停产整顿。

二是玻璃纤维行业自 2014 年下半年以来一直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进入2017 年后,在其它行业相对低迷的情况下,玻璃纤维行业内外涌起一股玻纤纱生产项目建设热潮,行业产能增速控制日趋严峻。

三是受环保督察及全球经济复苏影响,矿石、化工、能源等原燃材料价格涨幅明显,企业营业及管理成本快速上涨。尤其是在部分同质化竞争较为严重的复合材料制品细分领域,上游原燃材料涨价很难传导至下游市场,造成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

面对当前新形势新挑战,纤维复合材料行业一方面在政府产业政策引导、协会宣传及大企业带头领导下,全行业积极形成行业共识,努力控制行业产能增长,另一方面企业积极应对环保趋严及成本上涨压力,通过提升企业规范管理水平和实施转型调整,努力实现企业专业化差异化发展,不断寻求企业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1-9 月份,规模以上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2129.2亿元,同比增长 11.5%;利润总额 152.1 亿元,同比增长 15%。利润增速明显快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

(一)玻璃纤维行业

1、努力形成行业共识,严控产能增速

1-9 月,玻纤纱产量增速仅为 8.1%,低于去年全年的增速水平。

 

2、市场需求结构优化,部分中高端市场供求保持趋紧状态

1-9 月份,规模以上玻纤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 1312.5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12.8%;利润总额 100.5 亿元,同比增长 23.9%,与上半年相比,利润同比增速进一步加快!

 

3、国际需求强劲,合理布局全球产能

1-9 月,国内大陆地区玻璃纤维及其制品出口总量 108.9 万吨,同比增长9.57%;出口金额 17 亿美金,同比增长 8.34%,创造历史同期新高!此外进入 2017年,重庆国际巴西卡皮瓦里 7000 吨 TM 池窑生产线、重庆国际巴林阿巴桑 70000吨池窑生产线、巨石埃及 4 万吨无碱池窑生产线,先后点火投产。中国企业海外生产基地玻纤池窑总产能已经超过 33 万吨!

表1 2017年1-9月份玻纤及其制品出口情况

税号 产品名称 出口数量

(千克)

出口金额

(美圆)

70191100 50毫米以内短切玻璃纤维 120309081 117837168
70191200 玻璃纤维粗纱 457259235 408550633
70191900 其他玻璃纤维 42131039 75974188
70193100 玻璃纤维制席 7442140 112561078
70193200 玻璃纤维制薄片(巴厘纱) 10623531 18335793
70193910 玻璃纤维垫 9787208 16838271
70193990 未列名玻璃纤维制纤网、板及类似无纺产品 157874526 322824193
70194000 玻璃纤维粗纱机织物 56013104 80784555
70195100 其他玻璃纤维制机织物(30厘米以下) 2553253 8325243
70195200 其他玻璃纤维制机织物(30厘米以上) 11604295 44308836
70195900 其他玻璃纤维制机织物 83039489 166909913
70199021 玻璃纤维浸胶布(450克以下) 15455991 111655962
70199029 玻璃纤维浸胶布(450克以上) 933083 9102499
70199090 其他玻璃纤维制品 47079803 207349711
总计 1089105778 1701358043

 

(二)复合材料制品行业

1、环保 督察触发行业洗牌, 产品结构逐步优化

1-9 月份,规模以上复合材料制品企业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 2.1%。

 

2、绿色经济发展为行业带来新机遇

尽管行业整体产量回落,但由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得到持续优化,1-9 月份规模以上复材制品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816.7 亿元,同比增长 9.4%;利润总额 51.5 亿元,同比增长 0.8%。

 

3、上海主要玻璃钢/复合材料企业

目前,上海地区玻璃钢/复合材料制造厂商基本以民营企业为主,如上海玻璃钢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耀华大中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海耀华玻璃钢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华昌聚合物有限公司、上海瑭晟环保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元龙玻璃钢有限公司、上海之合玻璃钢有限公司、上海培生船艇有限公司、上海多凯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等。生产的主要玻璃钢产品包括:风电叶片、管道、储罐、罩壳、汽车部件、型材、板材、船艇等。其他还有一些外资企业,如亚什兰、陶氏化学等,以生产供应玻璃钢用原材料为主。具体见表1:

表1 上海玻璃钢制造企业情况表

编号 企业名称 企业性质 主要产品 员工人数 采用技术
1 上海玻璃钢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玻璃钢研究院东台有限公司

民营 风电叶片、玻璃钢雷达罩、石英陶瓷制品、耐烧蚀制品等 300 真空灌注、手糊
2 上海耀华大中新材料有限公司 民营 复合材料汽车零部件 100 模压、LFT
3 上海耀华玻璃钢有限公司 民营 玻璃钢管道 150 连续缠绕、定长缠绕
4 上海瑭晟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民营 玻璃钢医疗超导磁共振筒体 30 模压、 手糊

 

5 上海元龙玻璃钢有限公司 民营 玻璃钢型材等 80 拉挤
6 上海之合玻璃钢有限公司 民营 各类玻璃钢雷达罩 150 手糊
7 上海培生船艇有限公司 民营 玻璃钢船艇、罩壳类产品 500(分布于三个生产基地) 手糊、真空灌注
8 上海多凯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民营(上海设办事处,生产基地在苏州、河北) 玻璃钢板材 100 连续成型
9 上海艾郎风电科技有限公司 民营 风电叶片 150 真空灌注
10 上海良机冷却设备有限公司 台资 冷却塔 300  
11 上海禧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民营 复合材料汽车零部件 100 模压、LFT
12 上海耀华电力玻璃钢有限公司 股份制(转制重组2016年关闭) 玻璃钢储罐 80 缠绕

 

从表中可看出,上海玻璃钢生产企业以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主。各种玻璃钢生产工艺上海企业都具备,玻璃钢产品品种多,涉及新能源、汽车、电气、市政建筑、船艇、国防军工等应用领域。部分企业已通过转制重组,生产基地迁往外地等,降本增效,提高自身竞争力,适应玻璃钢复合材料市场的发展趋势。

二、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1、玻纤产能控制形势依然严峻,继续做好产能优化与有序发展

当前,国内在建及拟建项目仍然较多,尤其是部分项目上半年延期后,点火投产意愿已经越来越迫切。对此,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近年来玻纤行业的良好发展势头,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行业及早实施了产能控制,尤其是近年来,除了三大池窑企业,其它企业基本无新建池窑项目投产。而下游应用市场需求,近年来处于转型调整期,低端需求大幅减少,中高端需求增长明显,但总量增长有限。纤维复合材料行业未来市场形势不容乐观!全行业必须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一是加强规范管理,加大对低端产能的淘汰力度,为中高端产能腾出市场空间;二是要继续做好新增产能控制,积极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和优化,避免同质化恶性竞争;三是要做好挖潜改造和装备升级,不断提升企业的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水平,提升产品质量,降低制造成本;四是要积极拓展国内市场,适当减少玻纤及其制品的出口比例,通过海外投资和全球化发展战略,积极应对西方贸易保护主义,实现全球化发展。

2、行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上半年,环保督察之风劲吹,对于纤维复合材料行业影响显著。在国家和国民日益重视环境大背景下,环保严查必然常态化。纤维复合材料行业必须主动去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增加环保投入,加强规范管理。无论过程多么曲折和艰难,企业都必须彻底解决环保问题,实现绿色发展。当前,行业要进一步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首先必须尽快研发和成熟复合材料制品生产“三废”治理技术,包括热固性复合材料制品生产车间“苯乙烯”等有机挥发性气体及粉尘的收集和治理措施,以及热固性复合材料边角废料与废旧产品的回收再利用技术、热塑性复合材料回收再利用技术等,其次是加强行业自律管理,有效淘汰行业落后产能,提升企业规范管理意识和能力,实现企业的清洁生产和绿色发展。

3、企业应用研究意识和能力不足,行业供给侧改革任重道远

长期以来,我国纤维复合材料生产企业缺乏对应用研究的重视,企业相互模仿,产品同质化严重,导致恶行竞争与质量事故频发。近期因为环保督察趋严,一批中小企业被迫实施关停并转,行业同质化恶性竞争的情况稍有好转。但企业整体应用研究意识和能力不足,企业专业化、差异化、品牌化发展水平较差。这也是当前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快速增长但利润总额难有增长的原因所在。

材料作为制造业的基础,其应用创新是制造业科技创新、转型发展的重要环节。随着全球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转型,具有轻质高强特点的纤维复合材料有望在汽车及轨道交通轻量化、石化防腐、风电新能源、环保等产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因此,无论道路多崎岖,企业必须坚持开展应用研究,砥砺前行。以满足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需求为契机和指导,做好应用研究与市场拓展,从而实现企业新的更大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